灰黄霉素片

通用名 灰黄霉素片 
英文名  
药物类别 抗真菌类  
性状 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片。 
药理毒理 本品主要对毛发癣菌、小孢子菌、表皮癣菌等浅部真菌 有良好抗菌作用。对念珠菌属、隐球菌属、组织胞浆菌属、 孢子丝菌属、芽生菌属、球孢子菌属等无抗菌作用。该药系 通过干扰真菌核酸的合成而抑制其生长。 
药代动力学 本品口服吸收因制剂不同而异,该药的微粒型可被吸收 25%~70%,其超微粒型口服后几乎全部吸收。进食脂肪可明 显增加吸收程度。本品血清蛋白结合率约为80%。本品吸收后 可沉积在皮肤、毛发、甲的角质层,并与其角蛋白相结合, 防止敏感皮肤癣菌等的继续侵入,存在于浅表角质层的致病 真菌则随皮肤或毛发的脱落而离开人体,仅很少量分布至其 他体液和组织。本品亦可进入胎儿循环及自乳汁中分泌。本 品在肝内代谢灭活,主要的代谢物为6-甲基灰黄霉素及其葡 萄糖醛酰化物,血消除半衰期(t1/2?)为14~24小时。本品自 尿中以药物原形排出者不足1%,约16%~36%以原形自粪 便排出。 
适应症 本品适用于各种癣病的治疗,包括头癣、须癣、体癣、 股癣、足癣和甲癣。上述癣病由深红色发癣菌、断发癣菌、 须发癣菌、指间发癣菌等以及奥杜安小孢子菌、犬小孢子菌、 石膏样小孢子菌和絮状表皮癣菌等所致。 本品不宜用于轻症、局限的浅部真菌感染及局部用抗真 菌药已可奏效者。灰黄霉素对念珠菌属、组织胞浆菌属、放 线菌属、孢子丝菌属、芽生菌属、球孢子菌属、奴卡菌属及 隐球菌属等感染及花斑癣均无效。 
用法用量 以下为微粒型的剂量。 成人:甲癣和足癣,一次500mg,每12小时1次;头癣、 体癣或股癣,一次250mg,每12小时1次,或一次500mg, 每日1次。 小儿:2岁以上体重14~23kg者,一次62.5~125mg, 每12小时1次,或125~250mg,每日1次。小儿体重大于23kg 者,一次125~250mg,每12小时1次,或250~500mg,每 日1次。 
不良反应 1.神经系统 头痛较为常见,约10%患者可出现头痛, 初时较重,继续用药可减轻。其他尚有嗜睡、乏力等。偶有 眩晕、共济失调和周围神经炎等发生。 2.消化系统 少数患者可出现上腹不适、恶心或腹泻, 一般系轻度,患者可耐受。 3.过敏反应 约3%患者可发生皮疹,偶可发生血管神 经性水肿、持续性荨麻疹、剥脱性皮炎,少数患者可发生光 感性皮炎。 4.本品偶可致周围血象白细胞减少,偶可引起肝毒性及 蛋白尿。 
禁忌症 卟啉症、肝功能衰竭、孕妇及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注意事项 1.交叉过敏 由于灰黄霉素获自青霉菌,由此推测该药 可能与青霉素类或青霉胺存在交叉过敏,然而临床并未证实 此情况存在,但青霉素过敏患者应用本品时仍需谨慎,并严 密观察。 2.灰黄霉素在动物实验中有致肿瘤作用。 3.本品偶可致肝毒性,原有肝病或肝功能损害者需权衡 利弊后决定是否用药。 4.本品可诱发卟啉病、红斑狼疮,红斑狼疮患者如有指 征应用该药时必须权衡利弊后决定。 5.治疗中需定期检测周围血象、肝功能、血尿素氮、肌 酐及尿常规。 6.本品可于进餐时同服或餐后服,以进高脂肪餐为最佳, 因可减少胃肠道反应及增加药物吸收。 7.为防止复发,治疗应持续到临床症状消失和实验室检 查证实病原菌已完全根除。一般疗程为:头癣8~10周;体 癣2~4周;足癣4~8周;指甲癣至少4个月;趾甲癣至少6 个月;但趾甲癣的复发率仍高。 8.通常需同时予以适宜的局部用药,此对足癣尤为重要。 9.男性患者在治疗期间及治疗结束后至少6个月应采取 避孕措施。 
特殊
人群
用药
禁忌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动物实验证实本品有致畸作用,故孕妇禁用。育龄期妇 女治疗期间采取避孕措施,并持续至治疗结束后1个月。 
儿童用药 2岁以下儿童缺乏应用本品的资料。 
老人用药 老年人中本品的应用及其与年龄关系尚无研究资料。 
药物相互作用 1.本品与乙醇同服可出现心动过速、出汗、皮肤潮红等, 故两者不宜同用。 2.与华法林、香豆素类等抗凝药合用时,本品可能使肝 代谢增强,而使抗凝药的作用减弱,故需监测凝血酶原时间 以调整剂量。 3.与扑米酮、苯巴比妥类药物合用时可使本品的抗真菌 作用减弱,可能与巴比妥类使该药的吸收减少,并由于对肝 酶的影响使本品灭活增快,致血药浓度降低有关,应避免此 类药物与本品合用。 4.雌激素类避孕药与本品合用可降低口服避孕药的效 果,可能因本品加强该类药物在肝内代谢致血药浓度降低有 关,应避免两者同用。 
药物过量 药物过量时主要是对症疗法和支持疗法,如洗胃、用催吐 药及补液等。 
储藏 密封保存。 
包装   
有效期   
药物主要成分 通用名 灰黄霉素 
化学名 6'-甲基-2',4,6-三甲氧基-7-氯-螺[苯并呋喃-2(3H),1'-[2]环己烯-3,4'-二酮 
英文名 GRISEOFULVIN 
拼音名 HUIHUANGMEISU 
CAS No. 126-07-8 
结构式  
分子式 C17H17ClO6 
分子量 352.77 
规格 按C17H17ClO6 计算 (1)0.1g (2)0.25g 

我的用药心得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频道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声明:第三方公司可能在39健康网宣传他们的产品或服务。不过您跟第三方公司的任何交易与39健康网无关,39健康网将不会对可能引起的任何损失负责。

本频道由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39健康网联合运营

39健康网 - 中国第一健康门户网站 Copyright © 2000-2009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