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替派注射液

通用名 塞替派注射液 
英文名  
药物类别 烷化剂类抗肿瘤药  
性状 本品为无色或几乎无色的黏稠澄明液体 
药理毒理 塞替派为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在生理条件下,形成不稳定的亚乙基亚胺 基,具有较强的细胞毒作用。塞替派是多功能烷化剂,能抑制核酸的合成,与 DNA发生交叉联结,干扰DNA和RNA的功能,改变DNA的功能,故也可引起突变。 体外试验显示可引起染色体畸变,在小鼠的研究中可清楚看到有致癌性,但对人 尚不十分清楚。近年来证明本品对垂体促卵泡激素含量有影响。 
药代动力学 本品不宜从消化道吸收。注射后广泛分布在各组织内。1~4小时后血浆浓度 下降90%,24~48小时大部分药物通过肾脏排出。注射药物后血浆蛋白结合率为 10%,主要和白蛋白、脂蛋白结合,对白蛋白亲和力最大。T1/2约3小时。尚无资 料说明药物能否通过胎盘屏障。 
适应症 主要用于乳腺癌、卵巢癌、癌性体腔积液的腔内注射以及膀胱癌的局部灌注 等,也可用于胃肠道肿瘤等。 
用法用量 静脉或肌肉注射(单一用药):一次10mg(0.2mg/kg)每日一次,连续5天 后改为每周3次,一疗程总量300mg。 胸腹腔或心包腔内注射:一次10~30mg,每周1~2次。 膀胱腔内灌注:每次排空尿液后将导尿管插入膀胱内向腔内注入60mg,溶 于生理盐水60ml,每周1~2次,10次为一疗程。 动脉注射:每次10~20mg用法同静脉。 
不良反应 骨髓抑制是最常见的剂量限制毒性,多在用药后l~6周发生,停药后大多数 可恢复。有些病例在疗程结束时开始下降,少数病例抑制时间较长。可有食欲减 退、恶心及呕吐等胃肠反应。 个别报道用此药后再接受手术麻醉时,用琥珀酰胆碱后出现呼吸暂停。少见 过敏,个别有发热及皮疹。有少量报告有出血性膀胱炎,注射部位疼痛,头痛、 头晕,闭经、影响精子形成。 
禁忌症 对本药过敏者,有严重肝肾功能损害,严重骨髓抑制者 
注意事项 1、妊娠初期的3个月应避免使用此药,因其有致突变或致畸胎作用,可增加 胎儿死亡及先天性畸形。 2、下列情况应慎用或减量使用:骨髓抑制、肝功能损害、感染、肾功能损 害、肿瘤细胞浸润骨髓、有泌尿系结石史和痛风病史。 3、用药期间每周都要定期检查外周血象,白细胞与血小板及肝、肾功能。 停药后3周内应继续进行相应检查,已防止出现持续的严重骨髓抑制 4、肝肾功能较差时,本品应用较低的剂量。 5、在白血病、淋巴瘤病人中为防止尿酸性肾病或高尿酸血症,可给予大量 补液(或)给予别嘌呤醇。 6、尽量减少与其它烷化剂联合使用,或同时接受放疗。 
特殊
人群
用药
禁忌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不向孕妇推荐此药,可能有致畸性。尚没有对受乳婴儿影响的报道。 
儿童用药   
老人用药   
药物相互作用 1、塞替派可增加血尿酸水平,为了控制高尿酸血症可给予别嘌呤醇。 2、与放疗同时应用时,应适当调整剂量。 3、与琥珀胆碱同时应用可使呼吸暂停延长,在接受塞替派治疗的病人,应 用琥珀胆碱前必须测定血中假胆碱酯酶水平。 4、与尿激酶同时应用可增加塞替派治疗膀胱癌的疗效,尿激酶为纤维蛋白 溶酶原的活化剂,可增加药物在肿瘤组织中的浓度。 
药物过量 药物过量后没有解毒药物。以往出现骨髓毒性后建议输注全血或白细胞、血 小板悬液。目前,白细胞下降可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储藏 遮光、密闭、在冷处保存。 
包装   
有效期   
药物主要成分 通用名 塞替派 
化学名 1,1',1"-硫次膦基三氮丙啶 
英文名 THIOTEPA 
拼音名 SAITIPAI 
CAS No. 52-24-4 
结构式  
分子式 C6H12N3PS 
分子量 189.22 
规格 1ml∶10mg 

我的用药心得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频道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声明:第三方公司可能在39健康网宣传他们的产品或服务。不过您跟第三方公司的任何交易与39健康网无关,39健康网将不会对可能引起的任何损失负责。

本频道由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39健康网联合运营

39健康网 - 中国第一健康门户网站 Copyright © 2000-2009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