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苯酯注射液

通用名 碘苯酯注射液 
英文名  
药物类别 造影剂  
性状 本品为无色或微黄色带黏性的油状液体。 
药理毒理 药理作用 本品为诊断用药,含碘,注入体内后由于其能比周围软组织结构吸收更多 X线,从而在X线照射下形成密度对比,显出所在腔道形态结构。 
药代动力学 本品注入椎管内蛛网膜下腔后吸收缓慢,渗入神经根管与蛛网膜下腔内狭小间隙,改 变体位可影响分布,慢慢排入血液中,排除速度与蛛网膜下腔中碘苯酯量有关,(一年平 均排除1ml)。实验结果表明,用量的80%~100%可用吸引术自蛛网膜下腔清除。注入腹 腔内也能被缓慢吸收。 
适应症 X线诊断用阳性造影剂。主要用于椎管内蛛网膜下腔造影(脊髓造影)也用于脑室 和脑池造影,也可用于瘘管造影、手术后T 形管胆道造影及淋巴管造影。 
用法用量 1.椎管内蛛网膜下腔造影(脊髓造影)经腰椎穿刺抽得脑脊液后缓慢注入。成人常用 量:腰段,3ml~12ml;胸段,9ml~12ml;颈段,6ml;椎管阻塞者用量酌减。 2.脑池造影 经腰椎穿刺抽得脑脊液后缓慢注入,常用量,1ml~1.5ml,采用体位和姿 势使药液上行进入颅内并充盈桥池侧突和内听道。 3.脑室造影 脑室穿刺后经导管注入,2ml~3ml,利用变换体位和头位,先使造影剂存 于前角,再使之流向前角底,经室间孔进入第三脑室、中脑导水管和第四脑室。 
不良反应 1.少数病人出现过敏反应,常见为荨麻疹和血管神经性水肿等症状。 2.脑室造影后出现:头痛、轻中度发热和呕吐等症状,进入颅内蛛网膜下腔可致颅神 经刺激症状。个别报道可引起脑散在性坏死。 3.椎管蛛网膜下腔造影后出现下列症状:原有神经症状加剧(如瘫痪和腰臀部疼痛加 重)、坐骨神经痛、尿潴留、性功能减退等。约10%~30%患者出现头痛、呕吐和轻度发 热。症状均属暂时性,少数病人出现肺梗死。 4.本品长期潴留在体内可致慢性荨麻疹,反复发生过敏反应、局限性癫痫等症状,抽 去残留药液后症状可缓解或消失。晚期反应有蛛网膜炎、神经根炎、肉芽肿、粘连和颅神 经功能障碍,这种反应在血性脑脊液时更趋严重。个别报道可导致甲状腺功能亢进和致盲, 后者发生在脊髓造影后35天,并发现本品沿视神经分布。 
禁忌症 1.对碘或本品过敏者禁用。 2.有脑脊髓疾患者禁用。 3.孕妇禁用。 4.下列情况禁用本品作蛛网膜下腔造影:禁作腰椎穿刺的各种情况、中枢神经系统炎 症、蛛网膜下腔出血;两周内作过腰椎穿刺者,可致本品漏出蛛网膜下腔,影响诊断和引 起椎管内油质瘤或肉芽肿和粘连等并发症;疑为或患有多发性硬化症者。 
注意事项 1.对碘发生过敏者对本品也可过敏,因此,使用造影剂前应先做碘过敏试验。 2.本品注入血管内,可引起血管栓塞。 3.有哮喘史或其他过敏性疾病史者慎用。 4.本品密度较脑脊液大,注入蛛网膜下腔后不与脑脊液混和,向低处流动。可以利用改 变病员体位和姿势控制造影剂的流向和分布部位,以显示病变节段。但本品表面张力大, 易在脑脊液中分散成油珠或节段状,影响诊断。为避免药液分散,翻动病人或改变体位时 宜十分缓慢。 5.本品对脑脊膜有慢性刺激,存留在体内可反复引起过敏反应、无菌性蛛网膜炎和粘 连等,造影后要尽可能抽出药液。脑室或脑池造影后可采取体位将本品引流至骶部盲囊后 抽出或在手术中吸出。 6.腰椎穿刺时要尽量避免损伤血管,防止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内。 7.造影后要取头高足低位卧床24小时以上,并补充水分,可减轻术后头痛。 
特殊
人群
用药
禁忌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孕妇禁用。哺乳期妇女用药尚不明确。 
儿童用药   
老人用药   
药物相互作用   
药物过量   
储藏 遮光,密闭保存。 
包装   
有效期   
药物主要成分 通用名 碘苯酯 
化学名 10-对碘苯基十一酸乙酯以及邻(间)碘苯基十一酸乙酯 
英文名 IOPHENDYLATE 
拼音名 DIANBENZHI 
CAS No. 99-79-6 
结构式  
分子式 C19H29IO2 
分子量 416.34 
规格 1. 2ml; 2. 3ml; 3. 5ml 

我的用药心得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频道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声明:第三方公司可能在39健康网宣传他们的产品或服务。不过您跟第三方公司的任何交易与39健康网无关,39健康网将不会对可能引起的任何损失负责。

本频道由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39健康网联合运营

39健康网 - 中国第一健康门户网站 Copyright © 2000-2009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