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硝唑注射液

通用名 替硝唑注射液 
英文名  
药物类别 硝基咪唑类  
性状 本品为无色或几乎无色的澄明液体。 
药理毒理 本品对原虫及厌氧菌有较高活性。对脆弱拟杆菌等拟杆菌属、梭杆菌属、梭菌属、 消化球菌、消化链球菌、韦容球菌属及加得纳菌等具抗菌活性,2~4mg/L的浓度可抑 制大多数厌氧菌;微需氧菌、幽门螺杆菌对其敏感;对阴道滴虫的MIC与甲硝唑相仿, 其代谢物对加得纳菌的活性较替硝唑为强。 本品的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厌氧菌的硝基还原酶在敏感菌株的能量代谢中起重 要作用。本品的硝基被还原成一种细胞毒,从而作用于细菌的DNA代谢过程,促使细 菌死亡。耐药菌往往缺乏硝基还原酶而对本品耐药。本品抗阿米巴原虫的机制为抑制其 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使原虫的氮链发生断裂,从而杀死原虫。 
药代动力学 本品静脉滴注0.8g及1.6g后血药峰浓度(Cmax)分别为14~21mg/L及32mg/L。 静脉每日给药1g,血药浓度可维持在8mg/L以上。 替硝唑在体内的分布广泛,在生殖器官、肠道、腹部肌肉、乳汁中可达较高浓度, 在肝脏、脂肪中的浓度低,在胆汁、唾液中的浓度与同期血药浓度相仿,对血脑脊液屏 障的穿透性较甲硝唑高,脑膜无炎症时脑脊液中的浓度为同期血药浓度的80%,这与替 硝唑的脂溶性较高有关。替硝唑可通过血胎盘屏障,在胎儿及胎盘中可达高浓度。蛋白 结合率为12%。在肝脏代谢,静脉给药后约20%~25%以原形从尿中排出。血消除半衰 期(t1/2β)为11.6~13.3小时,平均为12.6小时。 
适应症 用于各种厌氧菌感染,如败血症、骨髓炎、腹腔感染、盆腔感染、肺支气管感染、 肺炎、鼻窦炎、皮肤蜂窝组织炎、口腔感染及术后伤口感染;用于结肠直肠手术、妇产 科手术及口腔手术等的术前预防用药。 
用法用量 静脉滴注。 1. 厌氧菌感染:一次0.8g,一日1次,静脉缓慢滴注,一般疗程5~6日,或根据 病情决定。 2. 预防手术后厌氧菌感染:总量1.6g,1次或分2次滴注,第一次于手术前2~4 小时,第二次于手术期间或术后12~24小时内滴注。 
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少见而轻微,主要为恶心、呕吐、上腹痛、食欲下降及口腔金属味,可有 头痛、眩晕、皮肤瘙痒、皮疹、便秘及全身不适。此外还可有血管神经性水肿、中性粒 细胞减少、双硫仑样反应及黑尿,偶见滴注部位轻度静脉炎。高剂量时也可引起癫痫发 作和周围神经病变。 
禁忌症 对本品或吡咯类药物过敏患者以及有活动性中枢神经疾病和血液病者禁用。 
注意事项 1.本品滴注速度应缓慢,浓度为2mg/ml时,每次滴注时间应不少于1小时,浓度 大于2mg/ml时,滴注速度宜再降低1~2倍。药物不应与含铝的针头和套管接触,并避 免与其他药物一起滴注。 2.致癌、致突变作用:动物试验或体外测定发现本品具致癌、致突变作用,但人体 中尚缺乏资料。 3.如疗程中发生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应及时停药。 4.本品可干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三酰甘油、己糖激酶等的检验结果, 使其测定值降至零。 5.用药期间不应饮用含酒精的饮料,因可引起体内乙醛蓄积,干扰酒精的氧化过程, 导致双硫仑样反应,患者可出现腹部痉挛、恶心、呕吐、头痛、面部潮红等。 6.肝功能减退者本品代谢减慢,药物及其代谢物易在体内蓄积,应予减量,并作血 药浓度监测。 7.本品可自胃液持续清除,某些放置胃管作吸引减压者,可引起血药浓度下降。血 液透析时,本品及代谢物迅速被清除,故应用本品不需减量。 8.念珠菌感染者应用本品,其症状会加重,需同时给抗真菌治疗。 
特殊
人群
用药
禁忌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本品可透过胎盘,迅速进入胎儿循环。动物实验发现腹腔给药对胎仔具毒性。本品 对胎儿的影响尚无足够和严密的对照观察,因此妊娠3个月内应禁用。3个月以上的孕 妇只有具明确指征时才选用本品。 本品在乳汁中浓度与血中浓度相似。动物试验显示本品对幼鼠具致癌作用,故哺乳 期妇女应避免使用。若必须用药,应暂停哺乳,并在停药3日后方可授乳。 
儿童用药 12岁以下患者禁用。 
老人用药 老年人由于肝功能减退,应用本品时药代动力学有所改变,需监测血药浓度。 
药物相互作用 1.本品能抑制华法林和其他口服抗凝药的代谢,加强它们的作用,引起凝血酶原时 间延长。 2.与苯妥英钠、苯巴比妥等诱导肝微粒体酶的药物合用时,可加强本品代谢,使血 药浓度下降,并使苯妥英钠排泄减慢。 3.与西咪替丁等抑制肝微粒体酶活性的药物合用时,可减慢本品在肝内的代谢及其 排泄,延长本品的血消除半衰期(t1/2β),应根据血药浓度测定的结果调整剂量。 4.本品干扰双硫仑代谢,两者合用时,患者饮酒后可出现精神症状,故2周内应用 双硫仑者不宜再用本品。 5.本品可干扰血清氨基转移酶和乳酸脱氢酶的测定结果,可使胆固醇、三酰甘油水 平下降。 
药物过量   
储藏 遮光,密闭,在阴凉处保存。 
包装   
有效期   
药物主要成分 通用名 替硝唑 
化学名 2-甲基-1-[2-(乙基磺酰基)乙基]-5-硝基-1H-咪唑 
英文名 TINIDAZOLE 
拼音名 TIXIAOZUO 
CAS No. 19387-91-8 
结构式  
分子式 C8H13N3O4
分子量 247.28 
规格 (1) 100ml:0.4g (2)200ml:0.8g 

我的用药心得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频道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声明:第三方公司可能在39健康网宣传他们的产品或服务。不过您跟第三方公司的任何交易与39健康网无关,39健康网将不会对可能引起的任何损失负责。

本频道由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39健康网联合运营

39健康网 - 中国第一健康门户网站 Copyright © 2000-2009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联系我们